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該書以北宋程頤《易傳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,注重闡發義理。雖亦言及“象數”,然主北宋陳搏、李之才之說,多非難漢之相傳之法。認爲《易》非爲卜筮之書,而是貫通天、地、人之理。指出學《易》者,不肆于孔子《十翼》,則難識伏羲之畫、文王之彖、周公之爻,不肆力于程頤《易傳》,則難知孔子《十翼》之旨。故是書“以孔子《十翼》爲三圣之階梯,以程子二傳爲孔子之階梯,或錄其辭而表章之,或述其志而推廣之,亦間以朱義補程所未備,而亦間以諸儒及己意補程朱所未備。” (《易酌·序》) 強調《易》既是個人修身正心的原則,又是達治天下的原理。爲清代治《易》的重要著作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,《用六居士所著書》本。
刁包(1603-1669年),字蒙吉,號用六居士,清直隸祁州(今河北無極)人。生而魁岸,性穎異。天啟七年(1627)舉人。再試不第,遂棄舉子業,著述終老。李自成義軍攻祁州,遂毀家糾眾固守。城不得破。流民滿野,為茅屋處之,給食給藥,全活數百人。有山東被難婦女七十余人,遺人護之歸。義軍以官授之,以死相拒。聞崇禎死,沒主于樓,服斬衰,朝夕哭監。清兵入關,隱居不出,于城隅辟地建齋曰”潛室”,亭曰”肥□”。閉戶讀書,不避寒暑。學者執經之履滿戶外。少有志于孔孟程朱之學,聞孫奇逢講良知,心向之,及其南游過祁,設館二年,與相質正。與王馀□等講學。與東林諸君子等為神交,各以其所得,遙相商討,至老不倦。后讀攀龍書,大喜,謂不讀此書,幾虛度一生。遂立攀龍牌位,朝夕祀之。有過則跽位前自松,終老不懈。學守程朱,以謹言行為要。謂君子之道三:言語不茍、取與不茍;出處不茍。勇子自克,謂吾曰三省吾身,心無乃有妄念,言無乃有妄發,事無乃有妄為。讀《易傳》有得,謂天地間有一部《-易傳》,合當有一部程傳。著《易酌》十四卷,推闡易理,明白正大,羽翼程朱。著述以明道為主。多躬行心得之言,世謂其醇正勝過孫奇逢。著作有《四書翼注》十六卷,《辨道錄》八卷,《用六集》十二卷、《斯文正統》十二卷,《潛室札記》二卷。
【臣】等謹案:
《易酌》十四卷,國朝刁包撰。包字蒙吉,祁州人,前明天啟辛卯舉人。是書用注疏本,以《程傳》、《本義》為主,雖亦偶言象數,然皆陳摶、李之才之學,非漢以來相傳之法也。原序稱陸隴其官靈壽時,欲為刋板,不果。雍正初,其孫顯祖又以已意附益之。卷首凡例、雜卦諸圖及卷中細字稱謹案者,皆顯祖筆。原序又稱此書為經學之津梁,亦舉業之凖的。考包在
國初與諸儒往來講學,其著書一本於義理,惟以明道為主,絶不為程試之計。是書推闡易理,亦大抵明白正大,足以羽翼程、朱,於宋學之中,實深有所得,以為科舉之書,則失包之本意多矣。
乾隆四十五年十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第39冊?經部33?易類
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南宋林栗撰,三十六卷,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林栗以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傳世,其易學觀具有漢宋兼采的特色。象數的運用,雖為其易學的重要特色,但義理思想仍為主...
清)惠棟撰《周易述》介紹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棟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為清初《易》漢學的代表人物,治經墨守漢儒成說,崇古文經學,以為“凡古必真,凡漢必...
厚齋易學》·五十二卷(永樂大典本) 宋馮椅撰。椅字儀之,一作奇之,號厚齋,南康都昌人。《宋史·馮去非傳》云:“父椅,家居授徒,所著《易書詩語孟輯說》等書,...
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存》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48冊?經部42?易類注:此本圖類較多,編為橫版格式時...
[南宋]楊萬里撰《誠齋易傳》繁體版:簡介 書名:《誠齋易傳》 作者:楊萬里 撰[宋] 版本:欽定四庫全書 《誠齋易傳》為宋朝楊萬里所撰,萬里字廷秀,自號誠齋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。繼序號易門,休寧人。乾隆辛酉舉人。其書以象數言...
[宋]張浚撰《紫巖易傳》書籍介紹 〖紫巖易傳〗十卷。宋張浚(1097—1164)撰。浚字德遠,號紫巖,四川綿竹人。徽宗時及進士第,建炎三年(1129)任知樞密院...
古籍簡介 《子夏易傳》,作者卜子夏。《子夏易傳》一為二卷,一為十一卷。舊本題卜子夏(前507一?)所撰。序:子夏姓卜名商,春秋末晉國溫(今河南溫縣)人,孔子的學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
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 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集傳〗八卷。元龍仁夫撰。仁夫字觀復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曾薦為江浙儒學副提舉,辭而不就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