賁:亨,小利有攸往。
賁,飾也。內(nèi)離外艮,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,故為賁。賁雖尚文,然貴得中。若以柔來文剛,陽得陰助,而離明于內(nèi),則質(zhì)為主而文濟(jì)之。既敦樸以為先,又文明以成化,文質(zhì)得宜,可以行之遠(yuǎn)久,故亨。若以剛上文柔,而艮止于外,則文為主而以質(zhì)輔之。雖足以矯固陋之習(xí),卻無以敦尚實(shí)之風(fēng)。文過乎中,僅可飾乎一時(shí),故小利有攸往。
彖曰:賁,亨。
柔來而文剛,故亨。分剛上而文柔,故小利有攸往。剛?cè)峤诲e(cuò),天文也。
賁何以亨?卦變?nèi)醽砦膭偅钦嬲\內(nèi)積,文來飾之,文質(zhì)彬彬,禮無不行,故亨。然文所以文其質(zhì)也,自其分剛上以文柔,則未免文勝之過,故小利有攸往。觀賁之亨利,而知賁非徒文而已,蓋盡天人之藴焉。彼剛?cè)峤诲e(cuò),卦之變也,即日月星辰昭回于天者也,非天文乎?賁之義昭于天矣。
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
離明艮止,卦之德也,即君臣父子燦然有禮以相接,而其中又截然有分以相守也,非人文乎?賁之義昭于人矣。
觀乎天文以察時(shí)變,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。
試以賁道而極言之也。天之四時(shí)遞變,往來不窮,甚難察也。觀乎剛?cè)嶂诲e(cuò),剛來見陽之復(fù),柔來見陰之復(fù),而變無不察矣。人之治化,恩易于瀆,防易于暌,甚難成矣。而觀乎文明之以止,秉禮見其相接,安分見其有守,而化無不成矣。賁道豈不大哉!
象曰:山下有火,賁。君子以明庶政,無敢折獄。
山下有火,草木皆映,賁之象也。君子體之于兵刑禮樂之庶政,則用其明以修之,以成文明之治。至于折獄,生死攸關(guān),貴于詳審而忌明察。茍恃明巧飾,則此敢之一心,不得其死者多多矣。故君子非不折也,無敢輕用其明以折之焉。
初九,賁其趾,舍車而徒。
剛德明體,本足以上賁皇猷者,而處在下位,道貴自賁,為賁其趾之象。衡門泌水之下,仁義自麗,故車馬之榮,人所共羨。初能舍其非道之車,而安于徒步,此以道德為光華者也。
象曰:舍車而徒,義弗乘也。
舍車而徒,豈以隱為高哉?非其義也。祿以天下,弗顧也;繫馬千駟,弗視也。以義揆之,故弗乘也。
六二,賁其須。
二與三中正同德,則心必相孚,無應(yīng)黨孤,則勢(shì)自相倚,故與三相須而成賁者也。一謀一猷,皆資三之智力,則柔得剛助,文治可彰,為賁其須。
象曰:賁其須,與上興也。
三以才人在已之上,二能附之而興起有為,則賁治可成矣。
九三,賁如濡如,永貞吉。
一陽居二陰之間,是大臣操文柄于上,羣臣宣文敎于下,奔走承宣,皆不乏人,凡所猷為,自成彩色,賁之潤澤而流光者也,為賁如濡如之象。然濡陽者陰,溺陽者亦陰,必永守此貞,蒞之以莊,接之以禮,終始不易其正,乃有以起其敬畏,消其不遜,賁常濡矣,吉。
象曰:永貞之吉,終莫之陵也。
凡人之陵,皆生于狎三,以貞自持,嚬笑不茍。凡彼陰柔,固將奔走之恐後矣,安敢陵我哉!
六四,賁如皤如,白馬翰如,匪宼婚媾。
四以大臣與初正應(yīng),本隂陽相賁者,而為九三所隔,是同德艱于會(huì)晤,無以成經(jīng)緯之功。象猶物之失賁而皤如,然相遇雖疎,而求初之心甚急甚切。象如白馬之行,有飛翰之疾。夫九三剛正,非害四也,實(shí)親四也。六四于此,可因其婚媾而失守乎?永求初合可也。
象曰:六四當(dāng)位,疑也。匪宼婚媾,終無尤也。
四所居之位,遠(yuǎn)于初,近于三,疑若可附而求者,所以來三之求也。然位雖可疑,而志不可奪。四能守正而不與,九三剛正,終能以義抑情,無相尤之念。
六五,賁于丘園,束帛戔戔,吝,終吉。
五以柔中為賁之主,敦本尚實(shí),耑以儉樸先天下,是不賁于市朝,而賁于丘園者也。于一切禮文,過于簡畧,有束帛戔戔之象。當(dāng)賁飾之時(shí),而儉嗇若此,固不免于鄙陋而吝。然禮奢寧儉,抑僭還淳,終必得吉。
象曰:六五之吉,有喜也。
時(shí)方尚文,主文治者方有憂慮,五能反本而得終吉。世道有雅化矣,寧無喜乎?
上九,白賁,無咎。
上有陽剛之德,是人臣盡革華靡,獨(dú)維淳質(zhì),以白為賁者也。夫賁極反本,復(fù)于無色,無文而為至文,又何文盛之咎?
象曰:白賁無咎,上得志也。
上以救文維世為志,今白其賁而無咎,化成天下之志,無不得矣。